如何控制仔豬死亡率
仔豬死亡在養豬業中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在大多數商品豬場,產仔數遠遠超過母豬的自然哺乳能力。福利專家Irene Camerlink博士寫道,為了更好地應對這種情況,對死亡原因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做出適當的決定。
01 / 仔豬體溫過低
仔豬可能死于出生缺陷、體溫過低、被母豬蹂躪或碾壓、饑餓或疾病。其中一些原因是相互關聯的。例如,仔豬太冷(體溫過低)可能無法在乳汁流出時吸吮乳房。
這些饑餓和寒冷的仔豬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在乳房周圍,因為它們已經很虛弱,母豬更有可能壓死它們。這在低溫-饑餓-擠壓死亡綜合征中得到了描述,這是仔豬死亡的主要原因。
02 / 通過管理降低仔豬死亡率
在許多情況下,管理決策可以降低仔豬死亡率。
遺傳、營養、豬舍條件和日常管理方面的決定都會影響母豬的母性行為和哺乳能力,從而影響仔豬的死亡率。
因此,重要的是不僅要研究死亡的主要原因,還要研究影響死亡的因素。死亡率隨著產仔數的增加而增加,選擇數量(產仔數)而不是質量(健壯的仔豬)將影響最終死亡的弱仔豬的百分比。
03 / 適當照顧體弱多病的仔豬
在進行養豬管理時,也有必要對相關結果負責,其中包括采取積極的立場,適當地處理虛弱、受傷和不能存活的仔豬。
黃金48小時法則:新生仔豬需在出生后24小時內完成活力評估(體溫≥38℃、自主哺乳能力、正常呼吸),48小時內確認無法恢復者需及時干預。
如果發生死亡,最好盡量減少母豬和仔豬的痛苦。如果仔豬在分娩過程中(或分娩后不久)死亡,它可能不會經歷太多的痛苦,因為缺氧使它失去知覺。由于創傷造成的瞬間死亡可能會引起強烈但短暫的疼痛,但在低溫-饑餓-擠壓綜合征的情況下,仔豬將事先遭受痛苦。長期的疾病和饑餓對仔豬的健康危害最大。
這是對動物福利最好的決定
當仔豬很明顯不能活到屠宰時,例如由于出生缺陷或體重極低,那么最好盡早對其實施安樂死。這是一項令人不快的任務,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對動物福利最好的詮釋。此外,及時對虛弱、發病或受傷的仔豬實施安樂死將增加其他仔豬的存活率。